Archive for 六月, 2011

20110625染髮記

20110625染髮記

今天終於去處理了我的布丁頭,我生平第一次在頭髮上花超過三千元,似乎應該要記一下,以免錢就像丟到水裡一樣。

上次染髮,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情(根據頭髮的長度,估計是有半年),每個人看到都要問一下,害我想硬撐下去的信念破功。但是為了遮礙眼的白髮,我又自己用了566染了新生白髮,導致要換色也很難換,不想漂,只能選擇深色的染劑,以「均勻」為本次染髮的目標。這些前提之下,染出來就是「自然」,簡單說,就是不容易看出來,但實際上整個布丁頭的情況已經解決。

到底是哪裡讓我花了三千多呢?其實我一直沒有特別跟著哪個設計師,也許是因為從來沒有甚麼特別驚豔的感覺。今天我就google了住處附近的染髮店家,發現有人推薦天母的ZAP,看起來該位部落客並沒有花太多錢,我想我應該也差不多吧,打電話預約,時間到就驅車前往。

我還算常在中山北路六七段晃蕩,但從沒在這裡弄過頭髮,我也一向不會在頭髮上花太多預算,去之前看了ZAP官網,知道這是家日本設計師開的沙龍,但是真的走進去還是感覺很妙。首先就是所有人用日文的「歡迎光臨」招呼你,接著就像一般沙龍,先請你在沙發上等,接著助理就拿資料卡請你填…OK,輪到我了。

到了位置上,有位小姐開始問我今天要怎麼整理,接著用日文跟設計師說明我的需求,當然剛上過染髮課,我就很誠實的跟設計師說我用過566,設計師就說那這樣顏色會過不去(記取教訓),如上段所說,今天的染髮目標只能是「自然」。

設計師開始用日文對話…我會緊張

收費高的地方,除了設計師的技術之外,服務上當然也有不少名堂,比較有趣的是,染髮真的有耳罩,就跟上課老師用的一樣,而且也不用先洗頭,跟老師說的一樣(那為何之前去甚麼小林曼都還有其他沙龍,都先給我洗頭才染呢?)OK,接著是染劑的部分,這裡用的是SHISEDO的,比較少見,果然日式得很徹底。我這顆頭,已經算是長髮了,有兩位日本設計師和一位助理來打理,但是當兩位日本設計師用日文在討論我的頭髮時,我不禁很緊張,不知道是頭髮哪裡有問題…

第一次洗頭衣服沒濕…

等了一陣子之後,去沖水洗頭。洗頭步驟大家都差不多,只是這裡每個步驟都會解說,連現在要幫你蓋毯子都會說。比較感動的是,這是我第一次洗頭衣服沒濕。我想這就是魔鬼細節之一吧。

Well,我的髮色就沒甚麼好驚喜的了,吹乾步驟也是很簡單,沒有像我去過的一些沙龍吹那麼久,甚至也沒有用梳子來輔助,讓人覺得似乎自己在家也能辦到(但是當然不是這樣…)。接著我就開始欣賞一場髮型秀了—設計師開始幫我用電捲棒做造型。一般來說這沒甚麼好驚訝的,只是我的設計師動作非常順暢優美,而且一次到位。先把瀏海撥好(現在很流行分線不明顯的那種),再把不同部位的髮片依序用電捲棒做出捲度,頭頂髮絲隨便一抓,媽呀,不就是日雜走出來的人嗎?!

這點讓我很佩服,因為以前去弄頭髮都會很久,還要吹很久,但這位新之助先生動作真是很俐落。原來這就是真實偉大的樸實無華嗎…(笑)

Leave a comment »

20110607小巷小店尋寶趣-特洛斯咖啡館

最近我們時常發現令人驚喜的巷弄小店,上回我們在「雞爸爸」吃了充滿異國風味的烤雞,之前經過一直是休息中的「等待湯姆」也終於吃到了!改天有空再寫這家酷老闆開的酷店。這次因為想尋找一間舒服的咖啡館,於是打定主意騎著機車在天母巷弄裡鑽來鑽去,如果說沒有捷運是天母的缺點,我想它同時也是一種優點,讓這裡安靜一些、舒服一些,但是,店家的生意可能就得靠其他方式來達成了,畢竟過路客太少。

原本繞來繞去,因為巷子都很像,似乎找不到甚麼店,想說再去「鳥咖啡」好了,好巧不巧,老闆放風去,於是我又繼續尋,看到一家看起來像是咖啡館的店,叫做「特洛斯Trolls」,外頭有輛小貨車,正在裝設招牌。我靠近看了告示牌:試賣中,嗯,可以放心走進去。說到這裡,終於要看到這家店長甚麼樣、是甚麼氣氛…

店裡是很淡黃原木的色調,呈現北歐鄉村風,

 

還有很多北歐小精靈的擺飾(說不定這些就是Trolls?),裡面的電視螢幕播放著一張張北歐的景物,看來像是老闆去旅行的痕跡,裡面也有好些說著北歐經驗的書,乾乾淨淨的一家店,吧台後面是兩個大男生,我想應該就是老闆。

 

我撿了個靠近吧台角落的位置,椅子有椅墊(另外幾張都沒有,我怕我坐太久屁股會不舒服),不過北歐是不是不流行沙發啊?哈哈,就我知道的北歐似乎是很實用主義、極簡,因此既然要走北歐風,大概也就不會有甚麼太混搭、假文青的感覺,不過這樣的店,我想翻桌率可能會比較高,像我坐這麼久的人應該比較少。

我帶了一本小說,點了玫瑰拿鐵,待了一下午。我想我這不懂咖啡的人,就不評論,但加了玫瑰的味道果然很香醇,哈尼點了咖啡冰淇淋,有三球好吃的香草冰淇淋,加上甘醇帶著苦味的咖啡,很不錯。

在鳥咖啡,人們在各種不同高度的桌椅、昏黃空間中窩在一起;在特洛斯呢,我想顧客可以在清爽的氣氛中,享有彼此恰好的距離。BTW,這裡的食物種類比較多一些。

Leave a comment »

20110604條紋衫與大色塊color and stripe

條紋與色塊這兩種元素你一定不陌生,但是今年尤其風行,所以平常不敢穿鮮艷色彩的人,今夏也可以驕傲地穿上繽紛的衣著囉!不想太高調,也可以運用條紋服飾演繹簡約的法式風!

其實衣服上的織紋花色不外乎那幾種,先不講一般人較少嘗試的印花、碎花、幾何、變形蟲、潑墨、印染等等花色,最常見的要屬條紋和格子,但光是條紋和格子和顏色的交叉運用,就足以令每個人購買的時候大言不慚地說「跟上次那件不一樣」。

今年夏天我也不免俗地買了幾件條紋上衣,宣示自己有關注流行。但其實條紋每年都有,打開櫃子就能發現自己也已經有好幾件,只是不同顏色。今年的王道是顏色X白,大約一公分寬的條紋,適合絕大部分的人,比較沒有甚麼胖胖的下半身不能穿寬條紋之類的限制。而且,多穿個好幾季也不是問題(如果衣服材質、洗滌和保存方法OK的話)。

條紋有一種俏皮又優雅的感覺,但其實今年特別迷上條紋並不是因為流行的關係,而是看了《刺蝟優雅》的電影,裡頭小女孩的各式條紋服裝令我心神嚮往,如果你有看這部電影不妨回想一下,它運用了各種袖長、內搭或外穿的條紋元素打造主角小女孩的服裝,而前陣子(應該是去年)熱鬧好一會的香奈兒電影系列中,也再次強調香奈兒女士和條紋衣的微妙關係。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條紋很法式,但既然香奈兒和法國電影都這麼表現了,我們就這麼認了吧(總不能說條紋很中國吧,顯然並非如此)。

而大色塊,其實我得說我還算是敢穿顏色的人,就像我跟我妹常常自我解嘲穿上鮮豔色,就像Benetton廣告裡的model,因為我們膚色比較黑,剛好Benetton的形象廣告經常就是充滿各色人種和各色服裝,用色十分鮮艷活潑。我自己買東西也是,經常原本要找的是米色、黑、白、深藍,或者任何素色低調的東西,但後來總會把花的、多彩的帶回家。幸好夏天,本來就應該繽紛。

於是今年又不免俗地買了一件十分精神的Mango的橘色洋裝,煞是好看(它的穿法也可以有好幾種變化,你想到幾種?)!如果你有印象的話,《金法尤物》裡面曾說過橘色不可能流行,我想部分原因是很多人不敢挑戰橘色,加上又太醒目,所以要成為「流行」自然有點難度。但實際上除了黑白之外,任何一個顏色都不只是「顏色」而已,些微的差異可能就讓你變的氣色更好,或者更蠟黃(請自己慢慢摸索,色彩是個大學問,當然我們也都可能一不小心就出了錯,但這都是可以諒解的)。

圖片來源: http://shop.mango.com/ficha.faces?id=41439361&state=she_736_IN

雖然橘色是暖色,對我這種皮膚黑的人其實是合適,但又加上亞洲人的黃膚,我們選擇橘色的時候就要很小心,嚴格來說,這件洋裝是珊瑚紅偏橘,所以在我的經驗值算是OK的,而且,選了這種大色塊應該就要有「沒在怕」的心理準備,以免變成衣服穿你,而不是你穿衣服(這種精神我們有空再談)。

Comments (2) »

20110604想不起的64&端午節連假

我已經想不起的64

6月4日,64都過了好久了,而原來這在我們幼時記憶留下很深的印記(一直記得這個慘烈的日子),今日或許較難想像當年的學生們為了”自由”在拼搏的理念,但心裡複雜程度可能如同看電影《玻璃之城》時,吳彥祖的那個兒子角色在遙想父親當年為了保釣示威抗議,甚至被抓去關,反思現在的自己、現在的大學生做了甚麼事;或者《十月圍城》裡面,王柏傑飾演的李重光對阿四說,他閉上眼睛只看到中國的未來…

我想,「革命」這件事,因為距離我們的生活遠了,所以無法想像;又或許我們就像承平時代的許多人一樣,專注在個人的價值或物質追求,而少了點對國家社會的「熱血」。這沒有甚麼好壞之分,畢竟「自我實現」可以從很多不同的面向達成,有人想賺大錢、有人想要變漂亮、有人喜歡低調、有人喜歡受人注目,不是對錯問題,而是時代和價值觀的改變。

連假與旅行

今天剛好是端午節連假的第一天,不知道為什麼在台灣要搭個飛機去旅行會變成奢侈的事情,還是因為「臨時起意」讓我的旅行變得難以執行?才三天的小連假,機票也要大漲、路上也要大塞車,好吧,一切都是因為假太少、不能自由排一段假期,從台灣去香港算是最便宜,也要花費台幣八九千(來回機票含稅,這還是便宜的時候),倫敦到巴黎卻能五千元有找,學生票還更便宜。

好吧,說穿了,我不過就是在期待「說走就走」這個狀態,即便現在也有不少國家給我們免簽證的待遇了,但是這只是第一步而已,交通成本和休假時間還要花更多的心思搞定。這個小假期,我們還是來個小郊遊吧!

Leave a comment »

20110528中正campus tour

這周末在中部出沒,晚餐在美術館附近解決,哈尼開玩笑說,在美術館這邊竟然毫不費吹灰之力就有停車位,台中人真是沒氣質呢。(PS.美術館附近有很多很多餐廳,周末晚上理當門庭若市啊,嗯,我想大家事都跑逢甲夜市去了吧!?)吃完照例到青蛙(瞧幻象一臉幸福是怎樣?),出現很多不認識的新朋友,原來男生們是這樣成為某店的熟客(天天去、一周去兩三次以上)、這樣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(我不在場,猜想是每天去就跟另一團人合在一起?)

隔天去中正逛校園,雖然沒有完成在大吃市吃晚餐的願望,不過沒關係的,光是校園美景就很夠撫慰人心。

從連外道路一路開上來,學生宿舍好多,現在更像建案一樣,都有各自的名字,有些滿醜就是的。大轉彎處郭媽媽鳳梨,三盒五十!!讓人好感動!!(台北一盒就要七八十了)

沿路上覺得好像有甚麼不一樣,我想是樹變多了,原本很光禿的大吃市,稍微有景觀規劃的痕跡,所以有些樹、裝置景觀(我不想說那是藝術),還有新的停車場(不准外車開進校園)。

進到校園裡,活動中心在大整修,要做太陽能板,真不錯,以前我覺得活動中心的上方結構很像機場,大片陽光直接灑下,說熱,也真的很熱,太陽能板正好派上用場。穿過"工地",我們到了變很大的湖畔咖啡吃喝,當年湖畔在二樓的小小空間,裡面的人看來很哲學、文學,感覺去湖畔就是要清談;現在的湖畔,菜單多了不少,包下了以前一樓鬥牛士的空間,成了更名符其實的湖畔咖啡(窗外就看的到寧靜湖)。但我覺得咖啡館一大,就少了點甚麼,太明亮,就少了點氣氛。店家似乎也有此體認,所以把空間區隔為兩半,一半有沙發區,一半還真像大學食堂。對了,湖畔提供好吃的莫凡彼冰淇淋還有雪酪,千層派也有好多種口味喔(50/pcs),烤貝果+抹醬也好好吃(目前吃過最好吃的)。

接著看熱舞社的學弟妹在準備成果展,練舞中。哈尼重溫當幕後總監的感覺(好久沒看哈尼跳舞了耶,我想我們都要改跳肚皮舞了)。

回中正一定要逛校園,五月的校園綠意盎然,裡面還多了不少像公園裡的桌椅,很適合辦BBQ或者啤酒節,共同教室前面還有賣漢堡的小攤,配備有室外座椅區!(真相),當然也不能錯過噴水池,還有花澤類曾在頂上拉琴的行政大樓(真漂亮)。

被召回家吃飯前,往嘉義市巡禮一圈,林哈尼竟然不知道新榮戲院!想當初兩片五十元多麼開心,後來呢,兩片八十,現在不知道是多少了?

Leave a comment »